進入2023年,咖啡賽道的玩法開始悄然發生變化,各路新選手從各個方向不斷擠入,頗有搶破頭皮也要拿到入場票的勢頭,但頭部玩家卻開始悄然進行供應鏈升級,在全球開始“搶”好的咖啡豆資源。
不過,全球優質咖啡豆的牌桌,也并不是任何品牌都能擠上來。要確保以好豆制作好咖啡,滿足龐大規模消費者者多樣化的需求,這不僅要求品牌具備強勁的降本增效能力,對供應鏈、產品力及品牌力也需具備更高要求。據估算,瑞幸現在或已成為中國精品咖啡豆最大的采購商之一。
作為國內擁有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咖啡品牌之一,瑞幸近期公布的“全球尋豆計劃”就是這樣的動作。瑞幸首席咖啡大師團隊新晉成員、2022年WBC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Anthony Douglas從3月份開始,將帶領包括10位Q-Grader在內的“尋豆小分隊”,在埃塞與巴拿馬兩大全球咖啡豆主產區,來為消費者尋找好的咖啡豆資源。
這樣的計劃看似簡單,卻是本土咖啡品牌的第一次,也猶如ChatGPT對傳統搜索引擎帶來的影響一樣——當多數新的咖啡公司還在拼門店數量、拼營銷時,瑞幸已經進入了快走一步,不僅開啟了咖啡的新玩法,把行業的競爭門檻,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,同時瑞幸全球尋豆計劃,也走出了中國咖啡全球化關鍵一步。
咖啡市場大跨步向前,瑞幸的A、B面
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崛起,都有其分階段特性,咖啡賽道亦然。
繼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第三空間浪潮之后,中國咖啡市場快速進入“黃金年代”。但這段時間跨度并不長,恰恰相反,如果以瑞幸2017年開始試營業算起,也不過約六年的時間。即便如此,沒有人能忽略其中的快速迭代節奏,并呈現出不同階段特征。
起初,基于互聯網的咖啡技術紅利,帶來點單方式、履約時效大幅提升,尤其是忙碌的白領人群,消費一杯咖啡的體驗肉眼可見的改善??Х鹊某刈釉絹碓酱?,并誕生了一大批新咖啡人群,基于用戶風味偏好的洞察,咖啡產品創新提上議程。瑞幸生椰家族系列的霸屏走紅,是其中的顯著代表。
蛋糕的逐步做大同時,星巴克、瑞幸遙遙領先,TimS Manner等加快追趕,爆發的品牌以各種方式搶占消費者心智。以上海為突出代表,咖啡消費文化相對成熟的一、二線城市,成了品牌們廝殺的絕對主戰場。
市場有其殘酷的一面。近些年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,對咖啡玩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生存基礎上如何進行規?;瘡椭?,是共同面對的核心議題。這也意味著,需要在產品創新與模式創新之外,對于咖啡供應鏈的穩定性提出多維度的考驗。
根據財報顯示,截止2022年末,瑞幸達到8214家門店。接下來有望成為首個萬店咖啡品牌。瑞幸的門店高增長一向是咖啡圈熱議的話題,這種成長并非偶然,是其深入產業鏈之后的自然結果。
過去這些年,瑞幸的“A面”已經廣為人知,產品策略和營銷打法是行業競相關注的焦點。去年4月,上市僅一周年便賣出1億杯的生椰拿鐵,很快便成為2022年行業風味咖啡創新的關鍵詞,各類生椰元素的咖啡產品,幾乎成為咖啡圈門店菜單新“標配”,基于數字網絡,做用戶的觸達激活的深度營銷,也被拿來反復研究和復用。
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,瑞幸也有其豐富的創新“B面”。作為行業首創,近兩年,瑞幸連續建造了兩座自有智能化烘焙工廠。這不僅僅是為了穩定咖啡風味和降成本因素,畢竟市場上已經有豐富的替代方案。
在一個上升期的市場周期里,這種在產業鏈的重資金投入,更重要的考量是,為終端門店的快速發展預期,穩定輸送著新鮮烘焙的咖啡豆產品。更直白一點地說,不能因烘焙端的不穩定因素,堵住增長的步伐。
不過這只是瑞幸在上游布局的開始。在今年,瑞幸更積極伸向了咖啡豆產業鏈的更上游的生豆端。
根據瑞幸近期公布的“全球尋豆計劃”,由瑞幸首席咖啡大師團隊新晉成員、2022年WBC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Anthony Douglas領銜,包括10位Q-Grader在內的“尋豆小分隊”,將從本月起,出發前往埃塞與巴拿馬兩大全球咖啡豆主產區,計劃深度參與咖啡豆種植采收、生豆處理、品控、杯測等各個環節。
瑞幸這一舉動頗為“高調”,包括為此公開招聘尋豆小助理記錄過程。但前述兩大產區顯然只是一個開始,對于全球六大主產區的覆蓋只是時間問題,預計會在接下來逐步實現。
不過,這一“搶豆行動”足以反映出,瑞幸已經在努力補齊其在咖啡產業鏈創新的最后一環。
瑞幸對于咖啡行業的創新軌跡清晰,始于終端,分為渠道、模式和產品三部分,開辟第三空間之外的快取新場景,基于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咖啡銷售模式,以及創新的產品風味。此后逐步向烘焙端中游延伸,對烘焙工廠進行智能化升級迭代,而生豆原產地代表著這條鏈路的源頭。
從下游、到中游再到上游,瑞幸對于整個產業鏈的滲透整合,大幕已經正式拉開。
產品名稱可以被復制,但品質越來越難被超越
不同價格帶、不同風味以及多元場景的表達,匯聚到一個共性話題是,中國咖啡市場的創新終極議題,是重塑產業鏈的流通鏈條,讓咖啡愛好者以更快的速度、更好的體驗以及更高性價比,享受到來自全球不同產區、莊園的應季好豆。
相較于五年前,咖啡市場的基本盤快速做大。根據浙商證券,2017年-2021年中國現制咖啡市場規模CAGR超過30%,縱觀餐飲市場,幾乎是獨一檔的存在。期間,人才、技術、資金持續涌入,咖啡消費者狀態也在逐步養成。
格局也發生根本改變,第三空間不再是唯一解,呈現“兩強多極”的新格局。
不難看到,瑞幸的從0崛起過程中,無論是產品、模式還是營銷打法,在各個維度不斷被模仿。但這并不妨礙,他們在把雪球越滾越大,品牌勢能和規模優勢逐漸擴大,并一點點拉大與跟隨者們的距離,而全球尋豆計劃的開啟,讓那些模仿抄襲瑞幸產品名稱的公司,越來越難在品質上超越了。
其中的關鍵點在于,“一招鮮,吃遍天”的故事,越來越難成立。
過去由于市場玩家普遍缺乏對咖啡產業鏈的議價能力,受制于租金、人工等高比重,讓一杯咖啡長期被貼上“小資”標簽。瑞幸對行業做的一個貢獻在于,以快取店為中心,重新打磨了門店模型,從而真正讓咖啡進入到大眾消費視野。
此外,以前喝一杯咖啡大家可能主要是看品牌,看環境,很少特別在意一杯咖啡的品質如何,但是隨著消費者消費品質的進一步提升,今天的市場環境與五年前的已經大不相同。時至今日,也許一個品牌可以換一個名字,或者一個爆品也可能出現在不同品牌的店里,但是,品質的高低、性價比及便捷性,都會成為消費者選擇購買的決定性因素。
作為出名的爆款制造機,且擁有國內龐大門店規模的瑞幸,自有其自信的底氣。
一杯咖啡的制作時間并不長,但要想通過覆蓋全國的門店網絡,進行穩定的咖啡交付,并保持產品創新的節奏,是一項任務艱巨且浩大的工程,沒有人能夠一蹴而就。門店管理、產品迭代、市場營銷能力缺一不可。
穩定的咖啡豆品質,是最基礎也最考驗功底的能力。受產地、海拔、氣候、處理工藝,以及全球物流供應鏈等復雜因素影響,咖啡豆的上下游流通,中間有著錯綜復雜的鏈路,產業鏈任何一個中間節點的迭代升級,都知易行難。
這也是咖啡品牌之間真正拉開差距的關鍵。盡管咖啡豆占一杯咖啡的成本并不突出,但在規?;那疤嵯?,微小的上游議價能力區別,都會在消費者端被放大。此外,中國的咖啡消費在不同城市等級區別明顯,需要更多的產品和渠道創新,在咖啡產業鏈的能力區別,也會隨著渠道下沉,會被進一步放大。
中國過去在全球咖啡市場參與度有限。據統計,中國咖啡產量占全球1%左右,消費占到全球2.5%。但毋庸置疑的事,這是全球最大的咖啡潛力市場,激增的咖啡需求,在讓中國與全球咖啡市場聯系更加緊密。根據海關統計,2022年中國咖啡及制品累計進口同比增長32.51%。
瑞幸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。根據公開報道,瑞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生豆進口商之一,2021年共進口咖啡豆15808噸。2022年在埃塞采購生豆總量將超6000噸。此外,瑞幸去年下半年,還相繼與巴西、印尼等全球主要產區建立咖啡豆采購合作,加快了整合全球核心產區資源的步伐。
此次全球尋豆的正式落地,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瑞幸拿到了咖啡業的新時代入場券,其護城河在進一步筑高同時,也打響了咖啡品牌格局重塑的關鍵一槍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標簽: